「寶傑,你怎麼看?」這句話,多年前晚上電視時事評論節目常聽見,也是許多朋友茶餘飯後的消遣。然而,當我們在社會上,或者說,在職場這個小小的競技場打滾了一段時日,卻常常發現,有些事,你以為自己明白了,卻愈來愈不對勁。
有少部分主管,會散發有一種特性,對議題的走向有著內心深處的嚮往。他們會積極地引導、甚至潛移默化地將整個案子塑造成他喜歡的模樣,彷彿這才是唯一且正確的道路。你說,這算不算是一種馴服呢?馴服我們這些本該保有自己想法的螺絲釘。
還記得剛成為資訊職人時,前輩和那些資訊管理的教科書總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:「負責專案或修改程式時,主導權一定要抓牢,千萬別被業務單位的需求牽著鼻子走。」那時候聽來,理所當然,覺得句句是金玉良言。但隨著年資一點一滴增長,心裡卻愈發感到不安。什麼叫做「別被牽著鼻子走」?那所謂的「主導權」究竟又是什麼呢?
在專案啟動前,有所謂的「需求訪談」階段。我們總會一本正經地請業務單位把他們所渴望的、所需要的、來龍去脈,鉅細靡遺地說出來,或寫下來。然後呢?專案經理、系統分析人員、或開發工程師們,會初步需求看完後「逐項回絕」。理由總是那麼幾個,功能辦不到、時程有限且範圍太大。於是,在對方那無可奈何的表情默許下,專案範圍、需求,就這樣被調整成我們資訊部門「想要的形狀」。這不就像是為了達成某個「最佳化」的目標,而刻意避開了那些可能帶來「麻煩」的真實人性嗎?
何不將人力緊缺、時程壓力這些掛在嘴邊的口頭禪,說好聽是「現實考量」暫且擱置一旁?試著把它當作一場音樂會,或一場詩歌的朗誦,好好凝聽業務單位說的每一個字句。他們想要這顆按鈕,背後肯定藏著一段故事,或許是解決客戶痛點的渴望,也或許是提升效率的信念。他們會想要那個下拉選單,會不會是曾有某次網頁使用經驗,讓他們委屈了好一陣子?這種被輕忽的感受,像極了我們在工作中那些不被重視的心酸。
當你暫時卸下那看似自信的專業,褪去在別人眼中掌權者的威嚴,試著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傾聽對方的說法,去探究他們內心真正渴望的樣貌。你的一句「經費不夠」、「人力不足」,或許能讓案子「順利」推動,但最終花時間做出來的網頁、弄出來的系統,卻很可能不是對方真正想要的,而是那種委曲求全下,符合我們這些開發者「方便」的產品。這難道不是在扼殺那些原本美好的願景嗎?
畢竟,所有「人」的價值, 都不該僅僅是工具,而是值得被看見、被尊重的獨特存在。否則,我們的付出,是否也將淪為一場無從計較的消耗?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思考的,不是嗎?
工作多年,年資增長,專業度增加,也想再聽到「寶傑,你怎麼看?」 希望別人好好聽聽我的想法。